95568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民生 > 民生动态 > 研究报告
民生动态
底部逐渐探明,改革仍待深化——201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

  全球经济整体温和复苏,各国走势分化。上半年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一季度意外收缩不改长期复苏趋势,预计下半年复苏将逐渐加速;在通胀未达标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时点将推至9月或12月。欧元区在低油价、低利率和低汇率环境下实现快速较快复苏,QE政策效果显现,通缩有所缓解通胀回升;希腊债务违约已似难避免,短期仍有补救可能,但其冲击将拖累欧元区下半年的复苏进程。日本经济在一季度恢复增长后二季度再显疲态,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脆弱。新兴市场整体面临经济减速与资本流出,特别是资源输出国受强势美元与商品价格下跌影响面临滞胀风险,印度经济表现在“金砖国家”中一枝独秀。

  中国经济面临惯性下滑压力,二季度企稳迹象初显。上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三大需求均出现持续下滑,GDP已回落至7%的6年来最低水平,平减指数负增长显示通缩压力较大。二季度投资增速下降趋势放缓,消费增速企稳,出口降幅收窄,三大需求初步改善显示经济正逐步逼近周期底部,企稳迹象初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不破不立”的艰难转型过程,而只有经历打破旧常态、形成新模式这个苦涩的过程,才能孕育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最终“柳暗花明”。预计三季度我国“改革红利”将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通缩压力也将有所缓解。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在7.0%左右,略高好于市场预期,全年可实现7.1%的增长,完成年初预定目标,通胀水平在1.6%左右。
  政策建议。从需求端看,建议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加息前仍可降息1到2次,同时仍可降准或定向降准3次左右。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以弥补货币政策空间的收窄和边际效用的下降。从供给端看,建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股田制”,提供财政贴息和“互联网+农业”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对外资开放,降低对民资准入门槛,通过服务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协同发展。

 

  一、201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分析及展望
  2015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整体维持温和复苏态势。发达国家复苏进程好于新兴市场,美国经济一季度意外收缩但不改长期温和复苏趋势,欧元区在QE政策刺激下实现快速复苏,日本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新兴市场整体面临经济减速与资本流出,特别是资源输出国受强势美元与商品价格下跌影响面临滞胀风险。


  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张,加息日渐临近
  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意外收缩。美国商务部6月24日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数据为环比折年收缩0.2%,这是自经济衰退周期结束以来美国官方GDP数据第三次出现下滑。同比来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一季度GDP增长2.9%。
  季调不充分与美元升值拖累出口是一季度经济收缩的主要原因。面对疲软的经济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表示季调不充分可能是导致意外收缩的一个原因:从历史来看,极端天气、商业或国防开支下降等因素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现在一季度,现有的季节性因素调整或许不能充分剔除这些扰动残余。此外,美元升值对出口的拖累影响开始显现,从GDP环比折年率的分项拉动来看,一季度个人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分别拉动GDP环比折年增长1.43和0.40个百分点,净出口和政府支出则拖累1.89和0.11个百分点。
 

  一季度意外收缩不改二季度美国经济温和复苏趋势。从生产端看,5月份ISM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至52.8%,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4%。从需求端看,6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著回升至96.1,5月份零售与食品销售额季调同比增长2.65%,表明美国经济的最大动力——个人消费在油价下跌和资本市场繁荣的收入效应下仍保持温和增长。房地产市场表现良好,6月份房地产价格和景气指数回升至59.0的高位,月度新屋销售与新屋开工数据均保持次贷危机以来的高水平。

  通胀低位,就业平稳,加息条件仍未满足。5月份美国CPI同比持平,低于预期的增长0.1%,但好于4月份的下降0.2%;核心CPI同比增长1.7%,低于预期的1.8%,也低于4月份的1.8%。通胀水平距离美联储2%的目标仍有差距,将推迟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就业形势保持平稳,6月份美国季调失业率为5.3%,较5月下降0.2个百分点,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增非农就业22.3万人,低于预期;就业参与率升至62.6%,同样降至危机以来新低。


  未来美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美国经济复苏源于供给端长期结构调整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短期需求端的波动将不会改变长期复苏趋势。美联储预期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当经济数据不佳时,市场会自动调整加息预期,从而通过汇率调整维持经济的供需的平衡,因此需求端的波动虽会影响加息预期,但不影响长期复苏的趋势。
  美联储加息日渐临近。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决定暂缓加息,同时上调了明年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评估,称经济温和扩张,就业加速增长。耶伦会后表示:“利率正常化将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勿要过度渲染首次加息的重要性,首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立场将保持宽松一段时期。何时加息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整个加息路径。”此举表明美联储刻意淡化首次加息可能对市场的冲击,表现其对收紧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预计首次加息将推迟至9月或12月。


  欧洲实现较快复苏,但希腊债务问题成最大不确定因素
  QE效果显现,一季度欧元区快速复苏。一季度欧元区GDP当季环比折年增长1.5%,继2014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二季实现1.0%以上的增长,表明欧元区QE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英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1.2%,增长势头较前期减弱。欧元区核心国家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法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2.5%,较此前的疲弱态势大为改观;德国增长1.1%,较前期有所下降但仍属正常波动;西班牙与意大利经济回升势头良好,一季度分别环比折年增长3.8%与1.2%,均较前期有所提高。葡萄牙增长1.5%,希腊则出现0.6%的萎缩。


  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低油价、低汇率、低利率保证了欧洲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复苏态势。“三大要素”价格保持低位(一个是能源价格、一个是对比国外的相对价格、一个是资本价格)为欧洲经济复苏带来充沛动力。5月份欧盟经济景气指数季调达106.4,为11个月以来的新高。制造业方面,6月欧元区PMI指数初值升至52.5%,创一年来新高;二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则升至81.3%,显示制造业重回复苏区间。从消费来看,4月份欧元区零售销售同比增长2.2%,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出于对希腊前景的担忧,消费者信心指数小幅回落,5月和6月均为-5.6。欧元贬值促进欧元区出口出现快速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撑。4月份欧元区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8%,贸易顺差同比巨幅增长67%。与日本相比,欧元区具有相当大的闲置产能,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回升能充分调动产能释放,因此其QE政策更为有效。

  欧洲经济正在走出通缩风险。今年1月份欧元区推出QE政策以来,欧央行不断扩张资产负债表,通过支持货币信贷增长,改善私人部门融资条件来增强私人消费和投资,提高产能利用水平以进一步抑制通缩。从实施效果来看,欧元区QE政策目前是成功的。QE推出以来,欧元区稳步复苏,通胀水平由负增长逐步回升,5月份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长0.3%,核心调和CPI同比增长0.9%,均走出负增长区间。此外,欧元区就业水平也有所恢复,4月份欧元区整体失业率小幅下降至11.1%,青年失业率下降至22.3%。
  希腊债务问题仍是欧元区经济的最大隐患。6月5日,希腊正式拒绝了今年2月份欧元集团的改革换援助协议,并将6月5日到期的3亿欧元IMF债务打包至月底偿还。随后的一个月内,希腊与债权人的谈判始终磕磕绊绊,未能达成有效协议。6月27日凌晨,齐普拉斯提议7月5日就拟与国际债权人签署的协议举行全民公投,这一做法立刻遭到欧元区其他17国的财长的反对,并拒绝延长希腊债务救助协议的期限。目前来看,希腊债务违约已基本无法避免。对于后续发展,我们认为希腊违约在短时间内将对欧洲乃至国际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但鉴于希腊债务违约引发其退欧对于欧元区与希腊双方都将是“双输”结局,因此希腊违约并不必然会导致其退出欧元区,最大的可能是双方在短期内出台紧急方案进行弥补,从而避免违约影响的扩大化。但由于未来数月希腊仍有巨额到期债务逼近,希腊债务问题仍将在长时间内困扰欧元区,而欧元区下半年的复苏进程可能也将受此拖累而出现减速。

 

  日本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
  一季度日本经济复苏好于预期。2014年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提升消费税的大幅冲击后,一度陷入衰退状态。2015年一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增长3.9%,为全年衰退以来的第二个季度实现增长,且涨幅略好于预期。从分项来看,私人投资对GDP的贡献最大,季调环比折年增长了7%,私人消费仍受到消费税的影响,季调环比折年增长了1.5%。

 

  二季度日本经济复苏基础仍显脆弱。尽管一季度日本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二季度以来再次出现反复。6月份日本制造业PMI初值为49.9%,再次回落至50%荣枯线下方,5月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0%,显示制造业增长动能再次下降。同时日本消费复苏出现反复,5月份日本商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了2.0%,在4月份短暂恢复增长后再次滑落,不过消费者信心有所回升,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42.0。预计随着消费税效应的逐步减退,未来日本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望回升。出口乏力但贸易条件改善,5月份日本出口同比增长2.4%,增速较去年显著回落,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的刺激作用不大;能源价格下跌导致进口同比下降8.7%,5月份贸易逆差同比下降76.5%,贸易条件得以改善。
  日本经济前期的快速恢复得益于“安倍经济学”带来的一系列需求刺激效应。一是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并制造通货膨胀预期,促进私人消费;二是通过日元的大规模贬值刺激出口,同时美化上市公司利润表;三是通过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但长期来看可持续性存疑。一是日元贬值对日本海外公司的业绩提升大部分体现在会计账面上。日本海外公司盈利回归本土后,在财报上折算为日元而大幅增加,推升股市上扬,带来消费刺激。但这对依靠进口原材料的小公司来说是相反的,目前日元贬值的负效应已经显现。二是公共财政可持续性存在考验。日本是全球政府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为扩大财政收入,安倍提出提升消费税政策,结果直接导致2014年两个季度负增长。三是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措施效果不佳。与欧洲不同,日本为非移民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与劳动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社会失业率很低,没有闲置产能,依靠短期需求拉动作用不大。因此供给端的结构调整如果没有起色,将很难获得长期潜在增长率的提升。

 

  新兴市场整体面临经济减速与资本流出
  受强势美元与国际商品价格下跌影响,部分资源输出国出现滞胀甚至衰退。
巴西经济面临失速风险,其一季度GDP同比收缩1.6%,已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降,巴西政府试图通过有目标的行业税减免及激励家庭消费来提振经济增长,但资源价格下跌对其财政收入和经常账户冲击巨大,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其5月份通胀率升至8.5%,预计未来仍将持续面临滞胀危机。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一季度GDP同比收缩1.9%,为连续第二季度收缩。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在面对经济制裁和油价暴跌时,其财政收入与贸易条件迅速恶化,且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使其易遭受巨大冲击,5月份俄罗斯通胀水平为15.8%,其面临的滞胀问题比巴西更为严重。南非经济增长有所恢复,但仍处于低位,其一季度GDP同比增长2.1%,较上一期加快0.8个百分点,未来南非经济仍受矿产品价格下降及外部需求影响,预计将保持低速增长。
  制造业国家继续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获益,其中印度在“金砖国家”中的表现“一枝独秀”。印度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5%,超过中国成为增长最快的“金砖国家”,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收入效应推动印度消费快速增长,财政收入与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莫迪上台以来,印度正不断推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15年年度经济增速将超越中国。


 

  二、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一季度我国经济惯性下滑,二季度企稳迹象初显
  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与总需求不足的叠加效应使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7.0%,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季调环比增长1.3%,是该指标公布以来的最低值,折算成年率仅在5.3%左右。一季度我国GDP平减指数同比为-1.05%,是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考虑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表明我国当前社会总需求不足现象较为明显,通缩压力较大。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可认为是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与周期性总需求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增速大幅加快。从一季度GDP的组成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仅增长3.2%,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回落至5.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下降至42.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0%,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1.6%。第三产业中,六大分项中只有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实现了增速提高,其中金融业由去年全年10.2%的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15.9%,成为支撑一季度GDP增长的关键因素。其中股市成交量的大幅上升是金融业增加值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季度我国经济初步显现企稳迹象。从实体经济面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回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当月同比增速比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呈小幅回升态势。投资、消费、房地产销售等数据都有所好转。
  反映实体经济的“克强指数”由一季度的低点开始回升。4、5月份分别同比增长2.4%和2.05%,其中5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已由前期的大幅负增长提升至-0.6%;5月份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1.5%,仍处在历史低位;5月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制造业PMI自1月触底后有所反弹。6月份物流与采购协会PMI(官方PMI)为50.2%,与5月份持平,且连续4个月处于景气区间。从分项来看,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升至52.9%与50.1%,表明企业的生产随下游需求改善而重新扩张。但出于对经济前景的谨慎考虑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5月份产成品库存与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47.7%和48.7%。但拥有更多中小企业样本的汇丰PMI已连续4个月低于50%荣枯线,6月份为49.4%,尽管所有回升,却仍未进入景气区间,反映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
  从4、5月份实体经济情况来看,我国二季度经济企稳迹象初步显现,这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政府的稳增长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加快了对水利、铁路、生态环境、保障房等项目的审批和启动的步伐。二是深化改革的继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等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经济活力,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养老健康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对稳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强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货币政策的呵护。二季度以来,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问题。


  三大需求初步改善显示经济正逐步逼近周期底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正在接近底部。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较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虽然延续了之前的下滑趋势,但已经表现出企稳迹象。一方面,5月份当月投资同比增长9.9%,比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先于累计数据止跌回升;另一方面,5月投资季调环比折年后增长了10.8%,增速跌幅也有所收窄。从分项看,1-5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1%,继续快速下滑;服务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2.1%,出现小幅下滑;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0%,略高于1-4月增速;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8.7%,继续担任拉动投资的中坚力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小幅回升。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1%,比上月略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经季节调整,5月份环比增长0.81%,比上月加快0.09个百分点,折年后增长10.2%。从结构看,商品销售同比增长9.9%,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7%,与上月持平。消费先于投资企稳,一方面在于资本市场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通胀水平较低带来的收入效应。

  外需改善促使我国出口降幅继续较快收窄。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较4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同比下降达18.1%,降幅比上月扩大2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达3668亿元,同比扩大65%。受益于外需整体改善,5月份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在上月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改善。内需不足与进口商品价格下跌造成进口同比继续下降。公布的14类进口商品中,有9类进口增速回落;前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原材料进口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原油、铁矿砂、塑料、铜等进口额同比仍呈现两位数的跌幅。进口价格回升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进口库存回补的动力。

 

  物价水平保持低位,通缩压力将逐步减轻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小幅回落。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2%,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CPI环比下降0.2%,降幅与历史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从环比看,5月份CPI变动有四个特点:一是季节因素影响部分鲜活食品价格下降。鲜菜、鲜果和蛋价格分别下降9.2%、2.7%和1.2%,合计影响CPI下降0.39个百分点,超过当月CPI总降幅。二是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前期猪肉价格低迷,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部分养殖户减少生猪存栏,导致猪肉供应偏紧,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0.08个百分点。三是政策因素影响烟草价格上涨。四是国际因素导致汽柴油价格略有反弹。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5.7%和6.5%,影响CPI上涨0.05个百分点。

  5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依然处在通缩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6%,连续39个月负增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5%,连续38个月负增长。
  从各类物价指数来看,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有着深刻的结构分化特征。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负增长,表明从整体经济看确实存在需求不足与通缩压力,但从居民消费端和工业生产端来看,CPI与PPI的背离表明一方面我国在主要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和投资需求低迷的现象同时存在,另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则呈现一定刚性,尤其是服务性消费需求要更强于商品性消费需求。从现实来看,我国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确实存在供给不足问题,居民对食品(尤其是安全食品)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这也是CPI同比增速显著高于PPI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整体需求不足不能掩盖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
  未来的通缩压力将有所减轻。一是国际油价结束了前期的快速下跌过程,对工业品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二是猪肉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三是货币政策宽松将有助于经济整体需求复苏。即使下半年翘尾因素有所消退,物价也不会出现明显下行。近期来看,由于食品价格出现回升,预计6月份CPI可能反弹至1.5%。


  货币供应量内生性保持低位
  货币供应量保持低位,5月小幅回升。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尽管较上月小幅提高,但仍处较低水平。M1余额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处于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储蓄存款受股市持续火爆吸引大规模流入股市。5月份,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1.50万亿元。但是,其中住户存款继4月份减少1.05万亿元之后再度减少4413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达1.94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处于较低水平。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月多1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387亿元。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510亿元,同比少增281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新增81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4亿元,同比少增133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95亿元,同比少增32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55亿元,同比多增104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28亿元,同比少126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84亿元,同比多422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多增。5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3亿元,环比大幅多增1929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51.2%,比上月61%的占比回落。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比4月多增495亿元,与房地产销售回暖有关;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同比和环比均少增,而票据融资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多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体经济长期投资的需求有限,实体经济整体仍显低迷。

  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国际资本保持净流出。在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小幅走低后,二季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其中即期汇率走平,中间价小幅升值。从外汇占款口径来看,4、5月份外汇占款中的“不可解释部分”高达-292亿和-52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可看作是热钱流出(另一部分应是企业不愿结汇而保留的美元头寸),国际资本持续净流出导致在贸易顺差扩大的情况下5月份外汇占款仅增加51.7亿美元。为保持汇率稳定,央行在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导致外汇资产头寸下降,其中4月份下降了459亿元。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保持低位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原因。一是在实体经济不振、信用风险增加和宽信贷的背景下,表外融资需求显著减弱(其中3月社会融资规模甚至直接与新增贷款相等),减少了货币派生,导致整体M2增速内生性下降;二是在“实体弱股市牛”的背景下,资金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纷纷转战股市,繁荣了虚拟经济,但却提升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机会成本”,与央行以提供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大量资金通过场外配资形式托起资本市场泡沫,反而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三是国际资本连续净流出背景下,央行投放流动性被维持汇率稳定的卖出美元操作所对冲,新增外汇占款不再是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因此尽管央行动作很大,但货币增速仍然保持低位。采用“货币供给增速差距”(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来衡量当前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出,一、二季度“货币供给增速差距”分别为3.4%和2.5%左右,低于历史5%左右的均值,仍属于“稳健偏紧”区间,显著低于2009年CPI通缩时期货币政策力度。


 

  三、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与数据前瞻


  艰难转型孕育新的希望,不破不立期待柳暗花明
  回顾一、二季度经济走势,中国经济尽管面临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但深层次的制度和结构调整正在逐步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不破不立”的艰难转型过程,只有破除旧有的体制,才能建立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经历这个苦涩的过程,才能孕育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最终“柳暗花明”。
  

  一是深化改革引领经济转型,不断提供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经济转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使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二是三大产业正在改革中孕育新的活力。农业现代化正在稳步推进,进而带动农民、农村现代化发展;工业正在“制造业2025”及“工业4.0”战略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经历深层次的产业革命;服务业正在加快开放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带动创业创新。
  三是我国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一路一带”战略与自贸试验区扩大试点,将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开放倒逼改革;“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开放和合作战略的逐步实施,将破除区域壁垒,加快区域统筹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长期增长动力;
  四是金融深化改革将大大加强我国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银行业改革不断加快,存款保险建立,利率市场化只差临门一脚,资产证券化、银行综合经等战略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带来股市繁荣,在2009年推出创业板后,新三板、战略新兴版正酝酿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正在形成。这些改革的落地,将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益处。
  五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等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的“创新、创造”实力已有明显提升。我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不少创新企业已开始倒逼制度改革(如专车就是一例)。


  二季度与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前瞻
  预计总需求整体将稳中有升。一是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前期房地产政策放松、降息等措施积极作用逐步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急剧降速后已产生回升空间;政府加快对水利、铁路、生态环境、保障房等项目的审批和启动的步伐,有利于保证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方面,资本市场繁荣与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促进制造业投资增长。预计1-6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升至11.6%左右,下半年将

主要财务指标

截至2021年9月30日
每股净资产 11.11元
总股本 437.82亿股
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 354.62亿股
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 83.20亿股
2021年1-9月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4.87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 0.75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 9.29%

投资者关系联络

电话:8610-58560975(北京)

   8610-58560824(北京)

传真:8610-58560720(北京)


版权所有:中国民生银行 京ICP备050203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29号
版权所有:中国民生银行 京ICP备050203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