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95568
En
民生动态
民生银行的法治之道

  中国民生银行从全国40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荣居24家“六五”普法“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之列,绝不仅仅由于普法宣传这一单项工作出彩,而是因为民生银行的法治之路为普法宣传供给了深层养料。民生银行的普法工作不走形式、不落窠臼,归根到底是因为民生银行在法治道路上主动追求、持续投入、踏石留印,使得普法成果内容饱满、成绩丰厚,可圈可点。而支撑民生银行稳步踏上法治道路的,则是民生银行的顶层法治之思、运行规则之治和职能团队之专。

  顶层法治之思

  一个企业积极践行依法治企,不会是简单地响应国家号召;一家民营企业自发向组织体内注入法治基因,一定是看到了法治方式可以收获的企业良治。民生银行观察到: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从经济上行期躺着挣钱转向下行期步步惊心,与政府部门沟通从处处靠资源走向全面公开公正,自身经营也从高速增长转为规范运行。为顺应这种新形势,抓住新的政策红利,民生银行的决策层下定决心,切换发展模式,全面打造行内法治化基础设施,开启下一段的接力赛程。

  促公司善治。 章程是公司的宪法,是解决股东之间、股东与治理层之间争议的根本依据,也是公司平稳运行的前提与保障。民生银行高度重视公司治理规则的建设,根据公司治理实务的变化,不断用各类公司议事规则予以化解与固化,保障了公司治理平稳运行,这是民生银行历经多年股权分散的治理锤炼,找到了依法解决利益冲突的智慧总结。打开公司章程,能发现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到2016年2月,正是由于保持了公司宪章的与时俱进,较好地避免了因股权之争陷公司于治理僵局,减少了对银行正常经营的负面干扰。

  激法治思维。 依法治企,关键是领导干部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为推动各级经营机构的大脑,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积极思考如何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民生银行自上而下发起了一场为期半年的“高端法治访谈”活动。活动要求全行所有经营机构一把手,就如何在自己的治下以法治之力担发展之责开展笔谈交流,最终成果汇成了当前业界绝无仅有的一本银行高层法治访谈录——《担当》。这次活动主动激活了高级大脑的法治思维,为全行的“少数关键”们认清形势、转换思维、寻求新的发力方向做了思想动员。


  行法治之举。 有了法治意识,还需要切实的法治举措,把依法治行的理念落到实处。2015年12月,民生银行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调研论证,推出了有八大板块27大举措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民生”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民生银行实施法治建设的总纲领。这个文件不是单纯响应党中央依法治国策略的应景之作,而是立足民生银行实际从法律政策、服务业务、法律风险预防、风险处置、风险评估、风险考核、团队建设等八大方面做的法律风险管控的整体蓝本。方案既有突破性创造性的要求,还有制度性资源性保障,其中体现的全面法律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各级党政机构促进引导的法治精神正相契合,确保了法治之举既方向正确又抓铁有痕。

  发法治之力。 金融企业运用法治之力,还有这个行业独特的内生需求和发挥优势。那就是金融企业的几乎所有经营活动都奠基于法治,依赖于法治,成就于法治。法治的优劣,就是一个金融企业的生命禀赋。民生银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着力在产品研发机制、业务合同审查控制机制、用印管理机制中深深地嵌入了法律风险管控安排。让法律使产品更具竞争力,让法律使资产更安全,让法律使争议处理更有效,让法律使投资更规范……让法治成为民生银行的新生产力,这就是民生银行顶层顺应大势与转型,对企业经营管理采取的新治理方式。


  运行规则之治

  高层的法治思维,落地成制度性安排,才能成为日日不息经营运行的规范之堤;转化为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才能发展形成现实的法治能力。抓机制、抓执行正是民生银行实现法治之路的着力点。

  抓住关键,在创新之始种下法治种子

  整个金融界都在追求创新,以摆脱低端无序竞争,民生银行也不例外。民生银行的不同在于,民生银行认识到创新也是把双刃剑:从正面看,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而一旦有缺陷,则是由一到万的灾难。因此,民生银行把保卫金融创新健康品质的重任交给法律力量,为法律资源介入创新环节做出制度性安排。总行从创新委员会到各专业子委员会都无一例外指定了法律专属席位,各分行常常在“议决行”机制,在各种重大贷审会、消保会、不良处置会的履职中忙得连轴转。但忙碌把住了风险,专业带来了安全。

  问题导向,高效调整规则遏制风险漫延

  民生银行是一家行动高效的银行,过去在市场营销上表现如此,现在在用法律力量严控风险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找准问题后的规则调整上,反应尤其迅速。2016年初总行从个别票据案件中发现业务推动和印章管理未分离可能诱发道德风险,立即决定调整印章管理模式,3天之内完成起草、审批到下发的全程,用新规矩端掉了内部人作案的温床。从制度入手,改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患不断、不堪其扰的陈旧风险处理模式,为高效根除问题找到了路径。

  强化约束,做有“牙齿”的法律风险管理

  落实依法治行,需要从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提升到有力量的法律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有“牙齿”的工作资源与手段来保障。在这方面,民生银行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对经营机构的千分制考核中有法律合规的评分点,它关系到分行的钱袋子;作为民生纪律宪章的“行内小法”单独设立了合规问责机制,它影响到管理者的官帽子;民生银行各级组织的经营授权体系由法律合规部实际操刀,它涉及到分行能做业务范围的印章子。“三子”之下,经营机构对自己的法治得分不由的三分敬畏,七分自觉。

  孕育文化,让法治成为全体员工的信仰

  法治文化的形成,从根本上还有赖于全员对法治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为此民生银行法治文化建设一直长抓不懈有创新:抓全员覆盖,“六五”普法期间,民生银行年年安排全行性法治教育活动,结合风险形势与热点问题送法到一线;抓管理重点,法治培训嵌入到新机构开业验收、新员工培训、问题员工整改等文化塑造的关键性环节;抓“少数关键”,民生银行法治培训也是力度空前。2016年民生银行全行高管的十期培训班中,每期安排半天的法治必修课,强制领导团队学法律知识学法治思维。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就是要让法治精神内化为全体员工血液中的DNA,成为民生银行的新企业文化。

  职能团队之专

  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去干。民生银行的法律团队干起专业工作来,也和业界闻名的市场团队一样,坚定执着,骁勇善战。

  高强度高难度的专业服务

  民生银行法律团队全行上下才100来人,全行5万亿元资产和近500亿元的利润均摊下来,平均每个人每年要为500亿元资产和5亿元利润提供法律服务,这种工作强度是一般企业员工所难以承受的,甚至超过了以苦著称的律师事务所。一位从律师转行过来的员工曾感叹,“听说民生银行的法律部忙,我有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忙”。而民生的百人法律团队却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常年负重。

  近年民生银行追随银行转型不断向大资管、互联网金融和投行扩展,要求法律人的专业能力从传统担保迅速拓展到资本市场和监管政策。这对民生法律人的知识更新是个很高的要求,它不是略知皮毛就可以应付,而是要用专业与新领域的同事并肩作战,甚至要比业务人还懂规则才能把住风险。面对挑战,民生法律人不但不怕苦,还抢着做新业务,把自身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寻求在企业的进展中体现专业的价值。近年来银行风险事件多发,行内员工问责猛增,但没有一起风险是因为法律没把好关引起的,没有一个法律人因为作业质量而被问责。

  创造性主动式的预防拦网

  法律专业人员的考核常年是以审查作业量为核心指标的,作业难度更大的规范性风险预防往往是法律人加量不加价、吃力不涨工资的自觉贡献,民生的法律人做起风险预防来却自动自发,甘之如饴。

  民生银行法律团队有很强的主动拦网意识,每次有战略性项目发起,都会自觉围绕主题做足综合性立体化的风险预警。历年来,在交易融资、小微金融、小区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推陈出新的业务主题上,各类风险指引和法律问题都相伴而行。当年民生银行做小微最热的时候,法律团队连续发布了40多期风险指引,分行戏称像追连续剧一样等着下载下一期资料。申报“六五”普法先进时,粗粗一搜,仅总行就发布了200多份指引,这些根植业务的原创作品居然有厚厚的23册之多。

  民生银行的法律团队有着强大的创新精神。2012年这支法律团队根据全国登记类担保的发展不平衡,创造了“法制地理”项目,用小品的生动形式展示了因法制宜地实施产品投放。这个当时连参赛资格都受质疑的项目,登台亮相一举夺得全行创新大赛一等奖。多年来,这支团队遵循客户体验理念,不断探索适合用户需求的专业作品,对重大主题形成了事业空间式研究报告、专项法律操作指引、标准业务合同、法律风险地图、创新法律指南和风险总结提升报告为内容的系统性表达形式,产出了《私银业务法律百事通》、《投行业务百问百答》、《员工法律百问》、《高管法律百问》等广受欢迎的法律成果。

  系统性稳准狠的风险扣杀

  近年银行业风险形势严峻,为高效有力保护资产,民生银行还在法律条线内专设诉讼管理职能,遴选有律师和法官经验的实战尖兵,组成风险处置别动队。他们训练有素、把握风险精准、执行力强、吃苦耐劳,多次在风险爆发的前夜将最后的引线拆除,在重大金额、重大影响、重大疑难、重大审级的案件处置中,发挥出铜墙铁壁的力量捍卫安全。

  实务性前沿性的法制研究

  在国内理论界和立法界对金融实务整体较为疏离的情况下,民生银行勇于担当,努力做规则制度者和经济实践者的中介桥梁,主动促进金融立法完善发展。在交易融资、互联网金融、资产池业务、知识产权管理等银行业前沿问题上,民生银行一方面扎实研究实务问题,一方面多次通过举办论坛、组织研讨会、培训宣讲等方式,向法律各界呼声,表达金融界的法制需求,努力推动金融法治的进步。(通讯员:张彤星 来源:北京商报)


主要财务指标
截至2021年9月30日
每股净资产 11.11元
总股本 437.82亿股
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 354.62亿股
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 83.20亿股
2021年1-9月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4.87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 0.75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 9.29%
投资者关系联络
电话:8610-58560975(北京)
   8610-58560824(北京)
传真:8610-58560720(北京)